黃慶生:毫尖上的山水意境

山水畫意境的構(gòu)成需要具有具體而真實的空間意域,它可以使觀者產(chǎn)生身臨其境之感。雖然創(chuàng)造山水畫意境的方法有很多種,但無論是哪一種,其目的都是為了加強空間意域的感染力。
在畫中留有一定空白——“計白當黑”,就是造就這種感染力的有效方法。南宋畫家馬遠的《寒江釣圖》,畫上只有一葉扁舟,一個漁翁獨自在船上垂釣。畫面四周除了寥寥幾筆的微波,幾乎全是空白。正是這種空白,才凸顯了江面的空曠浩渺,使畫面頓生冷落蕭條之意,從而襯托出漁翁凝神垂釣的空間氛圍。畫面上出現(xiàn)的大片空白,也恰是留給觀者去想象的“無聲勝有聲”。這種以少勝多、以虛代實的大膽剪裁,往往會使主題更加突出。
詩意的追求,也是創(chuàng)造山水畫意境的重要方法。如何能使畫面既含蓄又準確地表達一種詩的意境,這在南宋時期就引起了山水畫家們的注意。“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也一直是山水畫家們追求的最高境界。被賦予了詩意的山水畫是一個畫家情趣、修養(yǎng)、閱歷的綜合體現(xiàn),能給觀者以無窮的聯(lián)想空間,帶來美的享受。
意境的創(chuàng)造有賴于畫家對現(xiàn)實生活中平凡事物的真情實感。畫家運用自己的智慧、才能,以豐富的感情和大膽的想象去參悟、經(jīng)營,最終把取自生活中的素材升華為美的篇章。在繼承傳統(tǒng)的基礎上與時俱進,為謳歌祖國的大好河山而創(chuàng)造新的程式和具有新時代氣息的意境美,是每一個山水畫家一個承擔的歷史使命。
作為一個山水畫家,我會在繼承傳統(tǒng)、深入生活的道路上堅定不移地走下去,用自己的畫筆揮寫出充滿藝術魅力和時代精神的山河圖景。
文/黃慶生(原載2014年5月31日《中國書畫報》)
黃慶生簡介
黃慶生,1952年生于安徽舒城,曾先后就讀于安徽教育 學院藝術系和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國畫高研班。擅長山水、花鳥畫,藝術風格清新自然,雅俗共賞。
現(xiàn)任舒城縣美術家協(xié)會主席,李公麟書畫院副院長,中國美術教育研究會會員,安徽省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六安市美術家協(xié)會藝術顧問,安徽省文史館特聘書畫師,安徽省中國畫學會理事。作品多次參加全國、省、市級書畫展覽并在《美術 報》、《中國書畫報》、《人民日報》、《解放軍報》、《安 徽日報》、《皖西日報》等報刊發(fā)表。作品《峽江秋色》、《萬壑松風》、《黃岳觀瀑圖》分別在“黃山杯”、“僑光杯”、“鐵流杯”全國書畫大賽中獲獎。
其業(yè)績被收入十多部書畫家辭典。一九九四年由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工作部主持在中國美術館畫廊舉辦個人畫展。一九九五年度榮獲曾憲梓教育基金會全國 教師獎。多次出版《黃慶生畫集》。作品還被國內(nèi)博物館及海內(nèi)外友人收藏。
黃慶生作品欣賞

黃岳晨輝

秋水共長天一色

家在江南黃葉村
責任編輯:麥穗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