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家劉俊京的別樣風情
把藝術送到基層
藝術來源于人民,植根于人民,人民是創(chuàng)作源泉,服務人民,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劉俊京常常走進社區(qū)展覽,讓普通百姓認識文化的力量。在他看來,沒有群眾的根基,沒有人民社會歷史認可,等同于一張廢紙,作為一個藝術家,處理好價值與藝術、奉獻與收獲的關系,通過自己的筆墨傳遞"中國夢","舍得"之間讓人感悟到一種精神的存在,體現(xiàn)出沉穩(wěn)與空靈的境界。
劉俊京告訴書畫圈網(wǎng)記者,書法是中國傳統(tǒng)的藝術形式,經(jīng)過長期的發(fā)展與演變,雖然它不斷被賦予新的元素,但本質的東西并沒有改變。幾十年研習書法,劉俊京的第一個體會是,首先要研習古人。他的恩師歐陽中石先生曾經(jīng)為他寫下贈言:"書本小道,要在囑文明義,至于藝術乃是余是也。做字必有所宗,宗法既定,亦必有己意在焉。"至今他仍牢記師訓,勉勵自己。
在劉俊京看來,踩著古人的肩膀去勤學,但"不離"則太近古人,一點自己的東西都沒有,沒有個性、特點,只是"書奴"。"王羲之學衛(wèi)夫人,學鐘繇,但最后離了,才有自己。王獻之與父親離了,才有'二王'并稱。不光寫字,還有修身、立德、做人、學藝,都要廣泛吸納文化,多范圍的學習藝術,日子久了方可推陳出新。"
- ·上一篇文章:論書法
- ·下一篇文章:王榮:用真情去描繪油畫之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