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畫會名家邀請展推薦畫家:鐘孺乾

藝術家簡介:
鐘孺乾,1950年生,湖北沔陽人。1986年畢業(yè)于解放軍藝術學院。曾任湖北省美術院副院長、中南民族大學美術學院院長,F(xiàn)為中南民族大學美術學院教授、研究生導師。長期從事繪畫實踐,是現(xiàn)代水墨的代表性畫家,同時致力于基礎理論研究。首倡“跡象論”。從20世紀90年代起陸續(xù)發(fā)表相關著述,其中《跡象與境界》一文發(fā)表于1994年《中國畫》雜志。1999年出版《從跡象到境界》(湖北美術出版社);2004年發(fā)表專著《繪畫跡象論》(人民美術出版社);并于2007年在中國美術館舉辦“跡'象'境——鐘孺乾繪畫學術研究展”。
書法知行談
文/鐘孺乾

關于書法,早已談不出什么新鮮的話題了。因為書法本來就是一件極其陳舊也極其簡單的事,它有兩個最基本的屬性:一是用書寫漢字來傳達意義;二是要寫出規(guī)范之內非凡的“體”來。在書法理論和實踐一片紛紜的今天,說書法“是什么”已經無意義,說書法“不是什么”也許更實在些。

書法不是“視覺藝術”,不可以同非漢字文化的“現(xiàn)代觀念藝術”或“先鋒藝術”較短長,猶如水不可與石頭論高下一樣。因此,書法沒有“表現(xiàn)主義”,沒有“結構主義”或“解構主義”,更談不上簡單的現(xiàn)代或后現(xiàn)代。進一步說,書法甚至不是藝術,不能用西化了的一般“審美”標準來衡量。書法就是中國書道,別無所歸。

書法不是抄寫術。一輩子“朝辭白帝”、“遠上寒山”不可能成為真正的書法家。書道的修習或參悟應是艱難而長久的,故自古有弱冠成名的畫家和詩人(如王希孟和王勃),卻沒有少年得譽的書家。

才學絕代如蘇軾,尚稱自己“不善書”;一代畫師任伯年羞于書拙,不敢在畫上多題字。古人知恥,是因為有真賞和明鑒,決不會因為僅僅能抄幾首古詩就招搖混世,以書名家的。
鐘孺乾作品欣賞:

鐘孺乾 雙人馬戲 44cm×34cm 紙本設色 2015年(“西湖畫會2015名家邀請展”參展作品)

鐘孺乾 等等神之一 31cm×44cm 紙本設色 2014年

鐘孺乾 等等神之三 34cm×31cm 紙本設色 2014年

鐘孺乾 二人時分 35cm×40cm 紙本設 2016年

鐘孺乾 看那看花人 33cm×40cm 紙本設色 2016年

鐘孺乾 生靈舞臺八十六 48cm×60cm 紙本設色 2016年

鐘孺乾 歧路 36cm×34cm 紙本設色 2015年

鐘孺乾 頹慢家法 35cm×60cm 紙本設色 2015年

鐘孺乾 云林剩眼 35cm×60cm 紙本設色 2015年

鐘孺乾 逸馬之戲 97cm×21cm 紙本設色 2016年
責任編輯:麥穗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