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師、為藝、為人,吳運鴻從藝五十年繪畫展”在京舉行

10月28日,“為師、為藝、為人,吳運鴻從藝五十年繪畫展”在北京市西城區(qū)鼎元國際藝術中心隆重舉辦;顒蝇F(xiàn)場展出了吳運鴻先生的近百幅繪畫作品。來自全國各地的書畫名家和吳先生的學生代表以及社會各界人士共同出席了本次活動。大家從展覽作品中可以領略到吳運鴻先生五十年來,從事美術教育、文化出版、繪畫藝術的獨特人生旅程與風彩。

吳運鴻先生在美術教育、文化出版和繪畫實踐的道路上,汲取名師之長,他師從于著名畫家韋江凡、寧砥中、揚一明、趙一唐、秦嶺云、何海霞、胡偉等眾多藝術大師。特別是在美術教育方面,得到徐悲鴻先生夫人廖靜文、著名畫家朱乃正、劉勃舒、錢紹武先生的大力支持與幫助。親自為吳運鴻先生出版的美育叢書《少年素描入門》《少年色彩入門》《少年速寫入門》《少年國畫入門》等系列叢書題寫書名、作序。廖靜文先生還特別提供徐悲鴻先生的素描作品供圖書使用。她說要讓孩子們從一開始就看到最好的東西。

美,是對高尚的贊譽;美,是對夢想的謳歌;美,是對心靈的滋養(yǎng);美,還是放飛人生的詩篇。
畫家、美術教育家、藝術出版家吳運鴻先生,正是這樣一位在藝術道路上,辛勤耕耘五十年的探索者。他用青春的理想與激情,在藝術的道路上執(zhí)著的探索與前行。

從70年代初,在東城區(qū)少年宮擔任美術教師,后調入外文出版社任美術編審。退休后,依然從事各類美術教學工作。先后在中組部、中紀委老年大學、東城老年大學從事山水畫教學。其間,應邀在東城師范、懷柔師范、北京輕工信息技術學院、齊齊哈爾大學從事美術教學工作。五十年來,為美術教育事業(yè)做出了杰出的貢獻。

吳運鴻先生在美術教育過程中,不僅展示了他的藝術水平和專業(yè)繪畫能力,更體現(xiàn)了他對人生理想與社會責任的認同和追求。
他主張美術教育,首先要用正確的理念和方法指導教學,用耐心和愛心引導學生們發(fā)掘自己的藝術潛力,培養(yǎng)他們對美術的興趣與熱愛。

他強調教學要因人而易,方法要生動、直觀、有趣。要根據(jù)學生的不同情況特點,區(qū)別個性與共性問題,把個別輔導與大課講評教學相結合。強調從興趣入手,讓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得到進步的快樂與體驗。使學生們的繪畫興趣和信心得以提升,促進從興趣向愛好積極轉化,當學生從繪畫中得到成功的體驗,他們便會自然而然的,從對繪畫的單純興趣、愛好,逐步轉化為從事繪畫的志向、理想與追求。他將這一作法總結概括為:興趣——愛好——志向的教學理念。他所教的學生,個個都充滿極高的學習熱情。

正是基于如此,他在少年宮任教期間,培養(yǎng)了眾多美術愛好者,為全國各大美術院梭,輸送了大批的學生。培養(yǎng)出眾多具有才華和潛力的藝術人才。這些同學們在吳老師的悉心指導下,得到了良好的美術啟蒙教育和素質培養(yǎng)。給他們今后各藝術領域的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在他的學生中,很多已經(jīng)成為當今各藝術領域著名的國畫家、油畫家、雕塑家、服飾設計藝術家、大學美術教授、青少年美術教育專家、職業(yè)畫家、工藝美術大師、建筑設計師、電影導演、攝影師、視頻音樂藝術家、藝術品牌創(chuàng)意設計師、美術活動家,旅歐、旅美畫家,成為當今各藝術領域的專家學者,權威教授、美術事業(yè)的棟梁。他們表示吳運鴻老師在他們成長的道路上的美術啟蒙,給他們后來的成長發(fā)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吳運鴻先生在美術教學的同時,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畫藝,探索著自己的藝術追求。他在油畫、素描、綜合材料繪畫、水墨、彩墨山水、人物、花鳥畫都有廣泛的涉獵。他主張從古今、中外藝術中汲取營養(yǎng),融眾家之所長,追求野逸自然的繪畫意境。從他的繪畫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堅實的繪畫功底。特別是近年來,在水墨與彩墨山水畫的藝術探索中,表現(xiàn)出與眾不同的藝術風挌與追求。他的繪畫題材豐富,既有傳統(tǒng)底蘊,又有現(xiàn)代理念的追求。從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不斷追求變化與繼承創(chuàng)新的探索與嘗試。他主張做為畫家,不應為一門一派所束縛,而應在藝術的海洋中馳騁,融匯貫通才能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語言與風挌。

五十年來,吳運鴻先生不為名利,默默耕耘,在美術教育、出版和繪畫領域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受到各界的廣泛贊譽與認同。特別是得到學生們的好評。他在傳授繪畫知識和技能的同時,特別強調樹立人生的理想與志向,將啟迪學生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融入美術教學實踐中。他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將積極向上的精神和為社會做貢獻價值理念傳遞給學生們。他的工作不僅影響了學生們的一生,也為國家美育的普及與發(fā)展做出了貢獻。(供稿:吳潔)
責任編輯:麥穗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