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手拉壺的藝術(shù)鑒賞
康惠芳:我來說幾句,我的第一感覺是謝華大師起到的作用就好象是領(lǐng)頭羊,帶頭人。第二是他心胸比較廣闊,他不會狹窄,這幾年我親眼看到紫砂壺這條路發(fā)展比較快,幾年前十幾個人做,現(xiàn)在都幾百人了,而且是年輕人一代一代的走這條路。這是謝華大師領(lǐng)頭羊帶領(lǐng)大家做壺這條路,他做的比較好。
我有一次到新疆跟一個朱泥壺的大師坐在一起,他們專門有一幫人在宣傳,就是在北京在上海這些大城市辦班,每天在微信上發(fā),就是在大城市里辦一個班,都是白領(lǐng)階層,一個班收但學(xué)費,這個學(xué)費是夠租這個地方用。潮州的朱泥壺是不是也可以借鑒這個方法,到大城市辦班,去講,去宣傳,這個挺重要的,才能把朱泥壺走向更高的市場。我就說這一點。
專家:這個建議非常好,今天中午跟謝華大師討論這個問題,是不是去學(xué)校里辦學(xué)習(xí)班,向老師和學(xué)生介紹,這是非常好的提議。
專家::過后他知道這些手藝怎么做來之不易,可以買這個壺,這樣就可以推廣出去。
梁佩陽:謝華大師藝術(shù)的語言是很強烈的,貴妃壺外形非常精致,從哪個角度看線路都是很完美,很飽滿。什么叫貴妃呢?楊貴妃就是胖胖的女人,而且動作很生動、活躍的感覺,藝術(shù)的聲音很強烈。而且讓人過目不忘,哪個角度都是非常圓潤,線條、蓋都做的很精準。以后朱泥壺也好,其他藝術(shù)也好,藝術(shù)的語言是非常重要的,放在這里有一種藝術(shù)的聲音,有一種無聲勝有聲的感覺才是好的藝術(shù)品。我對這個壺的印象非常好,第一次見到以后永遠不會忘記。
謝華:現(xiàn)在有一些誤區(qū),大家都講紫砂,我相信在座二十幾個人對紫砂是什么東西都應(yīng)該不是很清楚。
專家::我們印象中紫砂壺好象是最高檔材料的壺,突然間聽見潮州有一種朱泥壺,就好象很土的,問題就在這里。剛才通過科普,通過謝大師所說的,朱泥是紫砂的一種,現(xiàn)在我們的推廣以及人家認識從材料的級別上不自覺的拉開距離了,其實不是那么回事,朱泥就是紫砂里最好的一種泥,現(xiàn)在你的責(zé)任就是讓大家覺得朱泥壺就是紫砂最好的一種材料,人們明白了這個道理,拿出來紫砂壺擺在這里,朱泥壺擺在這里,就是一個大師做的,也覺得這個貴,這個就便宜。
謝華:紫砂是個名詞而已,朱泥和紫泥化學(xué)成分差不多。
專家::溫潤、沖出來的茶很潤,很滑,物以希為貴,大家才會覺得朱泥是最貴的。
謝華:為什么朱泥被壓制,朱泥是收縮率很大,很難做,一個大師做一個完美的壺不敢用朱泥做,朱泥做出來都是次品,因為它收縮20% 左右,一把壺如果做10公分的直徑做下來只剩下7公斤,用紫泥做出來是9公分,一個壺差一公分是相差很大的,所以一般人都不敢用朱泥去做,朱泥是最高技藝,是最難做的。大家買紫砂壺有一種誤區(qū),認為紫砂壺應(yīng)該是紫色的,宜興自己有一本書五種顏色統(tǒng)稱為紫砂,而且在五色土里朱泥是排第一。
專家::所以宣傳很重要,我們要把資料準備好怎么宣傳。
謝華:紫砂壺是一個很大的市場,其實我的壺只在北京四家店里賣,一家公司中國有一千多家店,只有北京四家,今年定100多個壺,我根本做不過來,所以這里一個潛力很大的市場。
專家::朱泥壺好象燒的不夠吧?
謝華:鑒賞一把壺不能聽聲音,一定要試它的吸水力。如果溫度燒的不夠聽起來是很脆,如果溫度高了聲音是很沉悶的,一定要試吸。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亮度,如果光澤度夠一定溫度夠。看里面的泥土,有一點點亞光,溫度一定夠,如果沒有亞光的光澤,這個壺的溫度不夠?垂鉂杀嚷犅曇暨要準。
專家::是不是經(jīng)常用手摸光澤就夠了?
謝華:要看里面,不能靠聲音,一定看光澤,最準確的是試吸收力。
主持人:泡兩個晚上,按照比例2%到3%,如果沒有吸收就不行,如果吸收太大是溫度不夠。所以買壺一定是買溫度燒夠的,控制吸水力。
謝華:顆粒越大的壺越好,就是越粗越好。
主持人:會不會顆粒越大,越容易吸收異味呢?
謝華:20%30%是顆粒,70%80%是泥。
鄭舒文:這個壺好象是謝華大師的代表作,為什么叫太極百歲壺。
謝華:就是太極圖,陰陽結(jié)合,這個壺的身體就像一滴水滴下來的感覺,無形體。用太極圖的理念來做這把壺。
梁佩陽:怎么叫百歲呢?
謝華:里面有一百個流線。
梁佩陽:這叫藝術(shù)的聲音,無聲勝有聲很重要的,這樣一說馬上就明白了。
謝華:修這么細的線是很難修,以前很難做到這種程度,現(xiàn)在隨著工藝和工具的改良才能做出這樣的,這個壺是空前的,以前做手拉壺沒有這種。這個壺很容易變形,但是這里是有技巧的。
專家::我估計燒的時候溫度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時間控制,還有火候的控制是很關(guān)鍵的。
謝華:火候雖然關(guān)鍵,但是最關(guān)鍵的是泥制,如果用朱泥做做不了。
劉文:我看紫砂壺從來沒有見到表面拉線條的壺,你是怎么想到這個是怎么做到這個的?因為我們評鑒工藝的時候很重要的是看手工,工是不是空前的。
謝華:因為手拉陶瓷都是圓的,也有線條,當(dāng)時因為受到工具和技藝的性質(zhì),從來沒有做過這樣的壺,我是在老一輩技術(shù)上的創(chuàng)新,也是一種嘗試。
主持人:這個做了多長時間?
謝華:實驗的時候時間挺長的,做這種東西靠技術(shù),太慢做不完,要干凈利落的做出來,適應(yīng)這個過程時間比較長。三個小時一定要做好,做這把壺要一氣呵成。
梁佩陽:有一百條線嗎?
謝華:陰陽兩條。從下面一條一條的,上面的線是無窮無盡的,意義比較深遠。
專家::每一條線一圈還是直接旋上去的。
謝華:是一圈。
專家::看你這個壺雖然是拉線但是表面還是有光。
謝華:比平面的壺光澤度要差一點,本身泥土沒有亮度,這個是有壓光的。
主持人:這個科完線再按把手和體梁,不刻線就是為了留這個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