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懷先烈功績 續(xù)寫遺志榮光 馬來西亞慈善家馬興松
記者/月亮
【馬來西亞雙溪大年訊】在中國上個世紀,英雄劉胡蘭、江姐、黃繼光、邱少云的故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他們的革命精神和英勇事跡影響了好幾代人,甚至在我們小學的教科書上都有跡可尋。那么,在馬來西亞,也有這樣一個重量級人物得到了大馬社會各界的極高贊譽。這兩者所不同的一點就是,前者是為祖國而獻身,而后者,卻是為了救濟蒼生,奮斗不息,活生生現(xiàn)實版真人典范。他,就是馬來西亞慈善家,天馬燕窩創(chuàng)辦人、雙溪大年明修善社第四任社長馬興松先生。
馬興松先生(左一)
談到馬興松先生,用跌宕起伏這四個字來形容他的人生并不為過;蛟S是父親對他的影響太過深刻,以至于馬興松大半生的所做,所思,所行,都和他的父親馬友仁密不可分。馬友仁老先生生前是明修善社第一任社長,曾經創(chuàng)建馬廣濟藥廠,他以懸壺濟世的醫(yī)者仁心救治,救助無數(shù)貧窮病患。正是在父親的影響下,馬興松先生從小發(fā)奮圖強,努力拼搏,他在1976年,27歲風華正茂年紀就成為明修善社總務。2004年,馬興松先生正式擔任善社第四任社長。他引領明修善社回報社會的種種善舉,使明修善社成為大馬慈善事業(yè)一股強勢生力軍。
吉打州蘇丹,曾經擔任馬來西亞元首蒞臨明修洗腎中心慰問洗腎病例
記者就馬興松先生在慈善事業(yè)方面做出的突出貢獻總結三點:第一,馬興松先生特別注重華文教育。在2006年時候,馬老捐出自家在市中心價值150萬令吉的一塊地皮供建臨溪華小學。并且他為臨溪華小學一次性償還地稅12萬8815令吉,及時避免學校被當?shù)卣栈氐睦Ь。他說:“再苦不能苦了孩子們,再難也不能耽擱教育,唯有知識才能真正改變命運。”在后來的十幾年間,他對多個學校捐資捐物無數(shù)以及擔任多個學校名譽職務,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馬興松先生為臨溪華小學還清拖欠地稅
第二點,馬興松先生重視弱勢群體的醫(yī)療保障問題。2005年,他捐出市價超過100萬令吉的地段創(chuàng)建明修洗腎中心,專門為那些貧窮病患免費提供醫(yī)療服務。特別是三年疫情期間,他帶領明修職董熬制“清肺排毒湯”,治愈大批新冠疫情患者,挽救了無數(shù)個瀕臨災難的家庭。“馬爺爺”效應在馬興松先生這里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也影響到大馬更多的愛心人士參與其中。
馬來西亞前任元首皇后蒞臨馬爺爺清肺排毒湯生產車間指導
第三點,馬興松先生特別注重孝親養(yǎng)德。他在1997年興建樂天祠。馬興松先生認為:對于生者來講,死者為大,要以最真誠謙恭心敬畏死者。樂天祠的創(chuàng)建讓往生者的骨灰擁有更安寧清幽環(huán)境存放,并為眾多吊唁者提供了近距離祭拜親人的方便。樂天祠的大部分收入也常年作為明修善款多次用于慈善事業(yè)。他的無私大愛,為社會的長治久安某種程度上維護了和平、穩(wěn)定。
明修樂天祠
倡導慈善事業(yè),聚集社會意識,發(fā)揚人道主義精神,不僅可以起到安老助孤、扶貧濟困作用,它更是緩解社會矛盾、穩(wěn)定社會秩序,實現(xiàn)社會制度規(guī)范化,社會福利再分配的另一種體現(xiàn)。
馬興松先生在慰問孤寡貧困老人現(xiàn)場
細數(shù)馬興松先生的大半生,在他的身上,無一不傳遞出一種敢于擔當?shù)拇鬅o畏精神,他是繼父親之后的另一個“馬爺爺”。“救助救治不是最終目的,但是希望通過明修善社的諸多善舉,能夠讓社會這個大家庭變得更加和諧美好,能夠讓社會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進一步提高,這才是做慈善事業(yè)的終極目標。”這是馬興松先生對慈善事業(yè)的最大感悟和肯定,目前,馬興松先生以74歲高齡仍然奮斗在慈善事業(yè)的第一線,而“馬爺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將與時代共進,永不褪色。
馬興松先生在“清肺排毒湯”生產車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