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身淤泥土的大連書法陶瓷藝術家“老土”——于勇

"我之所以為此努力是因為陶瓷書法是我國傳統(tǒng)、古老而又獨特的藝術,世界上絕無僅有。它是中國文字學、中國書法學最重要的史科;是華夏文明的見證;是各歷史階段的文化趣事的集中體現(xiàn);是書法與陶瓷藝術的又一個形式。"--大連市書法家、陶瓷藝術家、民進會員、大連工業(yè)大學客座教授于勇(筆名老土)
2016年10月,把江西視為第二故鄉(xiāng)的大連市書法家、陶瓷藝術家、民進會員、大連工業(yè)大學客座教授于勇(筆名老土)作為特邀嘉賓,參加了中央電視臺老故事頻道《故鄉(xiāng)》欄目組(央視老故事頻道傾力打造的大型人文歷史記錄片,也是全國首次以故鄉(xiāng)文化為主旨的電視專題節(jié)目)“文化共鳴、禪意江西”大型系列節(jié)目在永修縣云居山為期六天的拍攝。
一個集中展示禪宗文化深厚寬廣的歷史內涵、突出故土特色的民俗文化、挖掘世代傳承的藝術根源、折射地域發(fā)展特點與進步的人文紀錄片,為何找到藝術家于勇?他的身上具有怎樣的品質和內涵?讓我們走進“老土”的藝術世界……

傳承創(chuàng)新·走進大眾生活
自幼受父母影響(父曾隨李一氓習字),于勇鐘情筆墨,常常挑燈臨摹、靈追翰墨。在隨其父走“五七”道路下鄉(xiāng)的年月里,他因條件所至,常常用削了尖的高梁桔當毛筆;用鋼筆水當墨進行練習;從博大精深的傳統(tǒng)文化中汲取豐厚營養(yǎng),將書道精華融于心中,進而取精用宏……
幾十個春秋,于勇從不間斷習練,日積跬步,書法愈加法備、態(tài)足、淋漓頓挫、妙運方園,藝術上愈臻完美。多年來,他的書法作品在各種大賽中多次獲獎;他曾從事書法教育,所教的學生在全國中小學書法大賽和全國中小學生書法繪畫大賽中斬獲一、二、三等獎和一名獲優(yōu)秀獎。
應2012年“全國中老年春節(jié)電視晚會”組委會邀請,于勇參加其晚會舞臺現(xiàn)場書法表演,書寫龍年歌盛世,并榮獲2012全國中老年電視聯(lián)歡晚會最佳藝術風采獎;2013年11月29日,亞洲中小型企業(yè)發(fā)展論壇年會在海南博鰲召開,于勇做為特邀嘉賓出席其年會,并向主辦方人民日報海外版官網贈送了瓷盤“和諧”。成績和榮譽是社會各界對于勇的認可,有這樣的聲音陪伴,于勇表示他很欣慰,很感動。
而在于勇看來,藝術天然地包含著傳承與創(chuàng)新的雙重使命,藝術上升到文化就要求它必須在繼承中發(fā)展、在發(fā)展中繼承。公眾不是沒有文化追求,而是他們能夠觸摸到的有質量、有品位的文化產品不多。需要我們做的是,“以古人之規(guī)矩,開自己之生面”。
而于勇如今之所以能夠成為一位陶瓷藝術家,還要追溯到其六歲時。那時其外婆家的古玩在文革時期遭到抄家所剩無幾。“我記得那個時候外婆把幾件瓷器送給了我,雖然那個時候我還很小,但卻對那幾件小物件愛不釋手。我對于瓷器的感情就是從那個時候培養(yǎng)出來的。”于勇表示,他后來搬家、下鄉(xiāng),去過很多地方,但是那些瓷器總是伴隨著他,一起游走江河大川……
幾年前于勇走進了瓷都江西省景德鎮(zhèn)、把陶瓷書法作為一個獨立的藝術門類加以研究和推廣、在打破過去“寫字配套”、“文字裝飾”形式上作出了很大努力、他把陶瓷傳統(tǒng)工藝和書法相溶一體,并得以創(chuàng)新、突出立體感、鮮明的協(xié)調性、周密布詳細、移瓶換景……
“我之所以為此努力是因為陶瓷書法是我國傳統(tǒng)、古老而又獨特的藝術,世界上絕無僅有。它是中國文字學、中國書法學最重要的史科;是華夏文明的見證;是各歷史階段的文化趣事的集中體現(xiàn);是書法與陶瓷藝術的又一個形式。”于勇告知筆者,陶瓷書法是書法藝術形式的延伸,也是陶瓷工藝美術的延伸,具有書法藝術和陶瓷工藝美術的雙重性——雅俗共賞,能夠走進大眾生活。
責任編輯;上官靈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