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道——陳炳佳藝術展
展覽時間
2019年5月25日——6月12日
開幕時間
2019年5月25日下午三點(周六)
展覽地點
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qū)解放北路861號首層
高劍父紀念館
主辦單位
廣州市智路文化創(chuàng)意有限公司
廣州國際藝術博覽會
廣東美術批評協(xié)會
水墨村美術館
《文化參考報》藝術周刊
廣東當代國畫院
高劍父紀念館
協(xié)辦單位
趙少昂故居藝術館
福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承辦單位
高劍父紀念館
陳炳佳作品關鍵詞
異樣 混沌 夢境 宇宙 精神 生命 自然生長
陳炳佳總是以特立獨行的姿態(tài)游走于中國水墨畫壇。從1986開始他就把畫筆伸向了自己的心靈世界,探尋著自己靈魂深處的神奇而神圣的風景。陳炳佳并非科班出身,卻充滿創(chuàng)造力。他的畫有一股現代的文人精神,從圖式上找不到歷代大師的影子,卻有種趨向傳統(tǒng)的山林精神。正如他所說“真正的藝術是學不來的”,他嘗試用水墨做媒介一點一點地開辟出自己不同于中國傳統(tǒng)的藝術語言。
陳炳佳《牽手觀音》 180cm×145cm 水墨設色 2017
在當下的中國畫壇,有一些這樣做的人,但陳炳佳較為特殊,他對畫畫的著迷,從兒時的涂鴉開始,憑著一股“畫瘋子”的勁頭,自然生長出一種“異樣”的藝術。這種“異樣”像一道強光照亮觀者的視域,讓我們看到一種絕對的精神放松和自由。
陳炳佳《偶像》 180cm×145cm 水墨設色 2017
沒骨人體入畫,“佛”這個特定的文化符號,是陳炳佳經常表現的藝術元素。他深受到敦煌、麥積山壁畫的影響,但與之不同的是——他堅持“用自己的辦法畫自已的想法和感受”,以一種“退生”的智慧和覺悟,堅守“笨拙”,保持自然的天性。在紛繁復雜的當下時代,他讓自己不斷返歸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陌生地,通過做“減法”來摒棄一切外力而為的東西。他表達的不是生活中具體可見的人、事、物,而是在原始靈魂深處挖掘到的精神世界的知覺圖式,通過筆墨來書寫性靈。
陳炳佳《請勿喧嘩》 194cm×180cm 水墨設色 2014
看多了追求形式感的藝術圖式,也許越來越難以分辨持久的藝術成就和簡單的時尚。陳炳佳開辟了一條路,他將“人”的存在狀態(tài)理解為一種原始的狀態(tài),完全拋棄流行的造型法則與藝術儀規(guī)。所以在他的作品中,許多想表達的是超驗的文字所難以形容出來的,他的畫面以一種寓言的方式構建新的圖景,讓人進入一個充滿生命氣息的精神國度。
陳炳佳《新舞臺劇》180cm×145cm 水墨設色 2017
30年來他一直堅守著自己的創(chuàng)作方法和藝術語言。他用了大量時間精研文人畫傳統(tǒng),同時也畫出了一系列文人意味濃郁的傳統(tǒng)人物畫和山水畫,但他自己認為這只是為他的新水墨畫創(chuàng)作做功課,錘煉和提升筆墨的中國精神和表現張力。
陳炳佳《魚來人往》 180cm×194cm 水墨設色 2014
這里他幾乎完全拋開了中國傳統(tǒng)和既有的創(chuàng)作手法,很難找到這皴那描的痕跡,但是又是純正的中國筆墨語言,不同古人也不同今天任何人,很有魂魄,耐人尋味。
陳炳佳作品
陳炳佳作品
陳炳佳藝術簡介
1964年生,湖南臨湘人
2007年任廣州軍區(qū)政治部文藝創(chuàng)作室專職畫家
曾為廣州軍區(qū)美術書法研究院副院長
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國家高級美術師
現為職業(yè)藝術家
先后在桂林、南寧、廣州、武漢、長沙、北京等地舉辦個人畫展
出版有《陳炳佳畫集》《天象蒼茫·陳炳佳水墨系列集》《二十一世紀有影響力畫家個案研究·陳炳佳》《畫夢依稀·陳炳佳》《一目洞然~陳炳佳水墨藝術30年》等個人專著
撰有近百萬字各類文章發(fā)表于《人民日報》《解放軍報》《南方周末》等報刊
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中國國家美術》《美術》《美術觀察》《榮寶齋》《畫刊》《中國書畫報》等媒體均對其創(chuàng)作有過專題介紹
多幅作品被國內外美術機構和個人收藏
責任編輯:麥穗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