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抽象語言的探索——李庚、霜凝李可染畫院館藏展舉行

開幕式現(xiàn)場
2019年2月27日,“乙亥迎春——李庚、霜凝李可染畫院館藏展”在北京皇城藝術館舉行。本次展覽展出了李可染畫院館藏的李庚、唐雙寧的作品50余幅,來自藝術界、企業(yè)界、金融界及其他各界人士百余人參加了開幕式。

李可染畫院院長李庚、李可染畫院名譽理事長唐雙寧及嘉賓在開幕式現(xiàn)場
自2017年底退休全身心醉心于藝術事業(yè)之后,酷愛藝術的唐雙寧在中國大寫意畫的基礎上,利用更多的實驗方法、探索彩墨的肌理表現(xiàn),逐漸形成了他獨特的“T抽象”藝術(T為其姓氏拼音首字母)。

藝術家霜凝在開幕式上發(fā)言
2018年9月15日,“陽關三疊——唐雙寧捐贈李可染畫院百幅作品展”在李可染畫院舉行,展覽吸引了各界5000余人參觀,引起巨大轟動。李可染畫院院長李庚,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徐里、中央美術學院教授鐘涵等專業(yè)人士對唐雙寧的抽象作品給予高度評價。在此過程中,唐雙寧與李庚在對抽象藝術的探討中越發(fā)意趣相投,并最終促成了此次兩人的雙人展。

李可染畫院院長李庚在開幕式上發(fā)言
藝名“霜凝”表達了唐雙寧未來專事藝術的決心。為此展覽,精于韻律的唐雙寧賦七律一首——
“未見經東盈尺雪,忽然瓊玉滿皇城。
芳樓展畫勞形貌,藝苑開顏動色聲。
再造子房為履叟,長陪太白是丹生。
春風煮酒千杯醉,好做明天紙上耕。”

霜凝作品展覽現(xiàn)場

霜凝作品展覽現(xiàn)場
據(jù)悉,此次畫展之后,李可染畫院將在今日美術館舉辦“非常道Mirror 李庚 霜凝雙人展”,向公眾展出二人的新作。

李庚作品展覽現(xiàn)場

李庚作品展覽現(xiàn)場
現(xiàn)場對話藝術家霜凝與李庚:
藝術中國:中國傳統(tǒng)繪畫有一個重要的論述是“以書入畫”,從書法到抽象繪畫,您認為二者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是什么?
霜凝: 藝術本身就是既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我個人的藝術歷程是從書法到寫意繪畫,到抽象繪畫三個階段。書法已經有幾十年的時間了,最具個人特色的還是狂草。在寫狂草的過程中逐步發(fā)展到大寫意繪畫創(chuàng)作,在寫意畫的基礎上,進一步脫離客觀形態(tài),挖掘自己內心的東西,就發(fā)展誕生了今天大家看到的抽象繪畫。
藝術中國:相對于書法的黑白兩色,您的抽象繪畫意味著在色彩領域的開拓嗎?
霜凝: 可以這么說,但色彩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肌理。在帶給觀眾的感受上就是韻味,西方的抽象繪畫,如康定斯基的作品缺少這種韻味,中國傳統(tǒng)水墨畫有韻味,但沒有走向抽象。怎么把二者結合起來,使中國有自己的抽象創(chuàng)作語言,這是我創(chuàng)作的動力。
藝術中國:本次展覽的緣由是什么?您如何看霜凝抽象藝術的學術意義?
李庚: “轉換”是近幾年中國藝術的一個關鍵詞。現(xiàn)在是一個文化自信的時代,一方面我們需要深挖傳統(tǒng),另一方面還需要有新的思維,這個新思維就是抽象意識。去年唐雙寧先生在李可染畫院首次展出他的抽象作品,引起了京城的轟動,他是中國抽象藝術的一顆新星。
抽象藝術非常重要,如同中國科技當下對“芯片”的需求,抽象藝術也應該走進老百姓的生活,尤其是兒童藝術教育,具備了抽象意識,未來他們就可以創(chuàng)造,清華大學的丘成桐教授對此非常認同,這也是今年李可染畫院的學術方向。

霜凝抽象藝術作品

霜凝抽象藝術作品

霜凝抽象藝術作品

霜凝抽象藝術作品

霜凝抽象藝術作品
責任編輯:麥穗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