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追夢——大型藝術主題展亮相北京

中央美術學院原院長、著名教育家潘公凱發(fā)表講話

龍門藝術區(qū)負責人、展覽總策劃王立華致開幕辭
中國文物網(wǎng)訊 4月16日,歷時一年的精心策劃和籌備,“絲路追夢”——大型藝術主題展在中國愛德藝術院正式拉開帷幕。此次展覽由北京承粹文化藝術發(fā)展有限公司主辦,潘天壽藝術基金會協(xié)辦,龍門藝術館專業(yè)策展團隊傾力打造,匯集了杭州畫院副院長勵國儀,中央美院、中國美院客座教授、日本東京東洋美術學院中國水墨畫科主任教授關乃平,中央美術學院教授翟欣建,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院長徐仲偶四位名家絲路采風的精品力作100余幅,得到了社會各界和諸多媒體的廣泛關注。
在本次展覽的開幕儀式中,中央美術學院原院長、著名教育家潘公凱,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油畫院院長、著名藝術家楊飛云,中國美術館副館長謝小凡,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油畫院任副院長石良,中國工美協(xié)會副主席李伯虎,著名教育家蘇高禮,著名音樂家劉育熙,前國家標準化研究院院長、書法家蒲譚,著名教育家、四中老校長燕純意,中國糧食學會副會長、前河南工業(yè)大學校長王錄民,國家工藝美術大師滿建民等嘉賓出席,并對展覽的舉辦給予高度評價。

中央美術學院原院長潘公凱現(xiàn)場觀展

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油畫院院長、著名藝術家楊飛云現(xiàn)場觀展

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院長徐仲偶現(xiàn)場觀展
橫貫亞歐的絲綢之路,不只是東西方經(jīng)濟交流的橋梁,更是文化藝術交流的紐帶。本次展覽的主題為“絲路追夢”,特邀勵國儀、關乃平、翟欣建、徐仲偶四位藝術家參與,創(chuàng)作了包括國畫、油畫、版畫、水彩等多種藝術形式的作品百余幅。藝術家用他們的畫筆,勾勒出了沿途風景的壯麗優(yōu)美,從藝術視角表現(xiàn)了東西方的文化交融,也表達了對絲綢之路的深層次情感。
絲綢之路,承載著厚重的歷史、多元的文化、異域的風情,一直都是藝術家熱衷創(chuàng)作的題材。重走絲路,藝術家熱情高漲,從外出采風、藝術創(chuàng)作、到展覽布置,都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這次展出的勵國儀作品有印象風景,也有風土人情。印象風景用彩墨寫意的手法,寫意地表現(xiàn)了她對沿途美景的印象。人物部分相對寫實,用工筆和寫意結合的方法,色調(diào)淡雅,呈現(xiàn)出一種虛幻的效果。關乃平的寫生作品,色彩豐富,筆法靈動,看似信手涂抹而意境全出。翟欣建用的則是另外一種風格,他的筆法厚重,刻畫細膩,真實再現(xiàn)了絲路風景的光色變化。徐仲偶在這次創(chuàng)作中做了許多新的嘗試和探索,采用《流》和《彩》作為創(chuàng)作的主基調(diào)去表達他在絲路上難以名狀的激動之情。

中央美術學院原院長潘公凱接受央視數(shù)字書畫頻道采訪

杭州畫院副院長勵國儀接受央視數(shù)字書畫頻道采訪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翟欣建接受北京電視臺采訪
在過去的2015年里,“絲路追夢”的藝術采風活動先后耗時三個多月,從大漠風沙的駝鈴陣陣,到威尼斯水城的浪漫風情;從維也納的歌劇悠揚,到佛羅倫薩的藝術積淀;從圣托里尼島的火山島美景,到卡帕多奇亞的喀斯特地貌,四位藝術家沿著這條古老而神秘的絲綢之路,不斷去描繪、去領略、去感悟。他們的作品之所以能夠觸動心靈,除了藝術表現(xiàn)的水準,還有絲綢之路沿途的風景和文化上的感染,正是這種情感上的多重疊加,才讓“絲路追夢”的藝術作品更加厚重,更加富有感染力。

中央音樂學院教授、中國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劉育熙
據(jù)悉,開幕式之后,中央音樂學院教授、中國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劉育熙的《絲路追夢》小提琴獨奏音樂會也將同期舉行。本次展覽將持續(xù)至4月底。

關乃平 《錚錚鐵骨千年鑄—胡楊林》54.5×36

勵國儀《土耳其印象》6868 彩墨

徐仲偶《絲路印象之三》9639 版畫

翟欣建《威尼斯里奧多橋》9060 布面油畫
責任編輯:麥穗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