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民生現(xiàn)代美術館開館觀察】從《民間的力量》探尋中國民營美術館之路

北京民生現(xiàn)代美術館外觀
北京民生現(xiàn)代美術館即將正式開館
最近大家熱議最多的北京民生現(xiàn)代美術館的開館以及開幕展《民間的力量》,都將在2015年6月25日下午3:30全部揭開謎底,與公眾見面。此次開館展邀請了近二百余位藝術家參展,將展出186件作品,可謂規(guī)?涨。北京民生現(xiàn)代美術館是中國民生銀行全額捐資建立的民營專業(yè)美術館。它和位于上海的上海民生現(xiàn)代美術館、上海21世紀民生美術館一起構成了民生藝術機構的行動平臺,共同推動中國當代藝術的發(fā)展。

北京民生現(xiàn)代美術館開館展《民間的力量》海報

北京民生現(xiàn)代美術館位于與798 藝術區(qū)隔街相對的北京恒通國際創(chuàng)新園內
召喚民間的力量
此次開館展的主題是《民間的力量》,雅昌藝術網在采訪北京民生現(xiàn)代美術館副館長郭曉彥時,她講道:“我們選取了一個時間段,確切來說,就是過去三十年間,也可以說,改革開放以來。這三十年無論從哪種意義上看,都是巨變的三十年,經濟、社會、文化包括個體的思考、生活方式都發(fā)生了巨變。這一轉變是如何達致的,我們把目光投向了史無前例的變遷背后,正是無數(shù)個不同的團體、個人、民間力量的努力、作為、奮斗、突破,才有了今天社會的發(fā)展。民間,是一個廣大的存在,大多數(shù)時候是默默無聞,不為人知的現(xiàn)場。就在我們中間,融入到日常生活的存在的力量,其實是社會轉型、變遷的能量。”

從展覽的定位到展覽評審的流程北京民生現(xiàn)代美術館副館長郭曉彥:“首先,這個展覽的宗旨就是發(fā)動民間,召喚來自民間的力量。我們從社會中發(fā)動和征集。面向全社會不設門檻的公開征集創(chuàng)作;然后通過專家評審和公眾投票,從中選取優(yōu)秀作品參展并給予入選的優(yōu)秀作品以獎勵,評委會的成員都是大家熟知的中國當代藝術界的知名專家、學者和藝術家。相當多的年輕藝術創(chuàng)作者通過這種方式參與到了我們的展覽。
我們也選取三十年來具代表性的、活躍的,有創(chuàng)造力,從當代藝術1970年代末的開端到目前的一些創(chuàng)作。嘗試從三個方面來框定民間的力量,即民間身份、民間元素和符號以及作為方法論的“民間”。相應的作品和藝術家主要從這幾方面來選擇。
我們也專門為有意識進行社會考察、走進社會深處、對社會問題進行觀察和思考的年輕策展人、藝術家小組的社會項目提供支持。展覽邀請了四組關于社會田野考察創(chuàng)作的計劃。這些有學術背景和思考的青年藝術家和學者分別在青海、貴州、西藏和安徽實地考察和調查,創(chuàng)作。他們的項目會以豐富和別具一格的方式在展覽上呈現(xiàn)。”

“征集單元”展廳局部
“民間的力量”展覽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是:“征集競賽單元”、“特邀單元”、“田野考察創(chuàng)作計劃”。作品征集于2014年10月10日啟動,2015年1月10日結束。整個征集歷時約3個月,得到社會廣泛的關注和積極反響。截至征集結束,展覽組委會共收到8539件作品。展覽組委會會同北京民生現(xiàn)代美術館理事會從8539件應征作品中篩選出300件作品。特邀專家評審團從這300件作品中選出了97件參展作品。與此同時,“最受公眾喜愛作品”評選也在網上如火如荼地進行,經過約2個月的網絡票選,共有兩百多萬人次投票,得票數(shù)最多的前20件作品進入“最受公眾喜愛作品排行榜”,除去與專業(yè)評審評選出的10件相同作品,以及由于其它原因無法參展的作品,最終一共有88件征集作品脫穎而出參加“民間的力量”展。這些體現(xiàn)當今中國社會的思想與情感、關切與擔當?shù)乃囆g佳作將在民間的力量展上與公眾見面。

無名畫會
“特邀單元”邀請中國當代藝術從開端到當下最具代表性、最活躍、最有創(chuàng)造力的藝術家參展,共呈現(xiàn)76位藝術家的94組作品。這一群體本身就是民間的力量的一種承載與體現(xiàn),也是30年來中國當代藝術發(fā)展歷史的書寫者和見證者,他們用他們的行動人生和不斷創(chuàng)作生動地代表和詮釋了30年來民間的力量的落地和生發(fā)。展覽嘗試從民間身份、民間元素和符號以及作為方法的民間三方面來遴選和梳理作品。
展覽還設有“田野考察創(chuàng)作計劃”。該計劃由北京民生現(xiàn)代美術館自2014年11月組織發(fā)起,支持四組有著豐富田野調查與創(chuàng)作經驗的年輕藝術家和學者,深入民間,直抵現(xiàn)場,分別在青海、貴州、西藏和安徽四地以第一手資料書寫不同場域下的民間創(chuàng)造,記錄來自田野現(xiàn)場的社會現(xiàn)實,思索異質的生活世界。他們的工作成果會以別具一格的形式呈現(xiàn)在展覽中。

星星畫會成員王克平作品
目前,“民間的力量”展覽正在緊鑼密鼓的布展中。將“民間的力量展作品征集大賽”頒獎典禮也將在展覽開幕式同期頒布,“民間的力量”評委會大獎及31名金銀銅獎的最終獲得者將在現(xiàn)場揭曉,獎金總額達50萬元。

“民間的力量”評委會大獎及31名金銀銅獎的最終獲得者將在現(xiàn)場揭曉,獎金總額達50萬元
在三個多月的準備中,除了展覽主體之外,美術館的公共教育部分也是與“民間的力量”這個主題緊密相關的。北京民生現(xiàn)代美術館副館長郭曉彥告訴雅昌藝術網:“配合此次展覽安排了豐富多元的公共教育活動。包括‘民間力量三十年’講座、‘民間的力量—碰撞’、‘民間的力量—關注’、‘U12民間的力量’、‘工人階級詩歌’以及相關的演出活動等。這些公共教育活動與此次展覽的主題是緊密相關的,比如‘民間力量三十年’講座就建立在我們從民間的角度梳理中國當代藝術的研究基礎上的。相信這些公共教育活動的推出,會讓公眾更好的理解‘民間的力量’展覽。”

雜多縣瓦里灘孤兒福利學校調研創(chuàng)作

場館一層
展覽空間的挑戰(zhàn)
北京民生現(xiàn)代美術館位于與798 藝術區(qū)隔街相對的北京恒通國際創(chuàng)新園內。美術館整體外觀體量宏大的銀白色建筑。北京民生現(xiàn)代美術館場館的前身,是改革開放之初內地首家外資企業(yè)北京松下彩管廠。美術館利用松下廠房改建而成,由建筑設計師朱锫設計,經過近三年的改造終于落成。整個美術館建筑面積約3.5萬平方米,展館面積約8200平方米,展館主體結構由多個不規(guī)則幾何盒子構成,內部由多個不同大小展廳構成。在三年中美術館場館的空間建設只是同步工作的一部分,在接收雅昌藝術網采訪時周旭君館長說:“三年的籌備時間,主要是兩大方面工作,可以說為美術館的發(fā)展奠定了重要基礎。一個是場館實體建設。知名建筑師朱锫和相關施工方的共同努力下,一個閑置的廠房最終轉變成大家今天看到的樣子:設計前衛(wèi),體量宏大,且具備多種功能。這中間充滿著各種困難和挑戰(zhàn),我們的團隊在這方面經驗本身比較欠缺,通過辛勤付出和社會各界力量的大力支持下,才一一克服并最終落地?梢哉f美術館在硬件設施上,已經具備了成為一個一流美術館的可能;另一個是定位研究和團隊建設。這方面我們經歷了長時間的調研,并邀請行業(yè)專家向我們提出了真誠而中肯的各種建議。相信大家在美術館未來的運營中,能夠感受到三年籌備工作所帶來的積極影響。”
如此大體量的北京民生現(xiàn)代美術館內部空間挑高很高,空間為參展藝術家提供了各種可能性,也為策展團隊布展帶來了很大的挑戰(zhàn)性,北京民生現(xiàn)代美術館副館長郭曉彥告訴雅昌藝術網:“美術館的體量很大,挑高很高,也有標準的展廳。它提供了足夠豐富的可能性讓藝術家實施想法和實現(xiàn)抱負。此次的開館展包括了征集競賽的優(yōu)勝作品,也很想讓廣大觀眾得以見到更多的當代藝術史上的重要作品,再加上這是北京民生館的第一次亮相,所以作品比較多。怎樣讓作品有好的呈現(xiàn)效果是一個難點,我們團隊和相關參與設計的團隊多次討論、設計、修改布展方案,優(yōu)化展示,希望會讓廣大觀眾有收獲和愉快的參觀體驗。”
“民生系”的形成與民營美術館的未來
民營美術館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與時代轉型同步并進,都共同面對學術獨立、非營利與以資金來源為重點的行銷模式和管理模式建構等方面的問題。
從民生系美術館的管理建構上,亦如北京民生現(xiàn)代美術館館長周旭君在接收雅昌藝術網采訪時所講三家同為民生系美術館的各自差異:“民生藝術機構(MSMS)中的三個成員,既是整體又有區(qū)別。2010年開館的上海民生現(xiàn)代美術館注重于中國當代藝術的實驗性呈現(xiàn);2014年開館的上海二十一世紀民生美術館,以國際化的視野注重于藝術的科技和跨界;北京民生現(xiàn)代美術館將力求獨立客觀地梳理中國現(xiàn)當代藝術史,總結呈現(xiàn)當代藝術界的發(fā)展趨勢和創(chuàng)作成果,扶持青年藝術家成長,開展當代藝術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希望民生藝術機構給中國藝術生態(tài)帶來新的氣象。”
首先,從美術館目前的運營資金來源來看北京民生現(xiàn)代美術館是中國民生銀行全額捐資建立的民營專業(yè)美術館。周旭君館長告訴雅昌藝術網:“北京民生現(xiàn)代美術館未來的運營,最重要的當然是運營資金的問題。中國民生銀行多年來對藝術公益事業(yè)的持續(xù)投入,不僅是藝術行業(yè)的典范,同時也造就了北京民生現(xiàn)代美術館,而且決定著美術館的未來。目前美術館的運營成本,目前來講還是中國民生銀行公益捐贈運營資金,并通過北京民生文化藝術基金會的渠道實現(xiàn)資金落地。同時我們也專門設立了事業(yè)拓展部,希望通過多元的拓展能夠在未來產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自我造血機制。”
經過三年的調研和建設美術館才進入運營階段,周旭君館長從美術館的學術建設、品牌打造以及團隊目前的狀態(tài)等三方面介紹美術館運營時講道:“我覺得以下幾點非常重要。第一,要有明確的學術定位與研究方向。我們是一家當代藝術機構,學術定位和研究方向會緊緊圍繞當代藝術展開。我心目中的北京民生現(xiàn)代美術館未來具備四個特征:學術性、先鋒性、開放性、公共性。這四個特征是北京民生現(xiàn)代美術館的立館之本;第二,要重視自我品牌的構建和具備鮮明的個性特征。開館展“民間的力量”從某種程度上體現(xiàn)了我們的品牌個性。“民間”本身就是一個生生不息的不斷產生意義和價值的系統(tǒng),這個系統(tǒng)是美術館可以不斷挖掘和生發(fā)的重要當代藝術資源,給中國當代藝術史的研究和寫作提供新的思考維度和觀察視角。
第三,要注重團隊建設。一個好的美術館需要的是各個方面的人才,并能夠在一起很好的分工合作,才能發(fā)揮出更大的能量。我們現(xiàn)在的團隊,專業(yè)性人才占主導。雖然總體而言比較年輕,經驗略顯不足,但是他們充滿理想和活力,勇于進取和擔當,為美術館的開館付出了很多。因此我有理由相信美術館會有一個更好的未來。”
結語
在周旭君館長看來北京民生現(xiàn)代美術館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從區(qū)域優(yōu)勢來看北京不僅是獨具政治文化中心的國際化大都市,還有著最豐富的藝術家資源,同時也具備相對完整的當代藝術系統(tǒng)。對北京民生現(xiàn)代美術館空間的利用上,她希望美術館成為一個重要的文化公共空間。除了展覽、收藏、公共教育、商店、咖啡廳等常規(guī)功能區(qū)域之外,希望在未來能夠有更多的空間被利用并生發(fā)出更多有意義的功能。
周旭君館長對民營美術館的未來是從滿信心的,她說:“我覺得中國民營美術館二十多年的發(fā)展歷程,盡管出現(xiàn)了很多具體的現(xiàn)象,但其實是和我們社會整體的開放和進步歷程是基本同步的,所以民營美術館的未來是與社會未來的發(fā)展休戚相關的。只要中國社會整體上仍然保持著經濟向上走的活力,那么文化藝術及社會公益等還會繼續(xù)發(fā)展,民營美術館需要的社會土壤就會愈發(fā)的肥沃并能夠提供更多的成長養(yǎng)料。所以在現(xiàn)實中盡管面臨著諸多困難,諸如國家政策扶持不足,社會支持藝術公益的自覺觀念不夠,美術館自身造血機制的不成熟,我對于中國的民營美術館的未來還是很樂觀的,前景還是很值的期待的。”
附:從此次開館展的批評委員會的團隊到評審流程可見展覽的專業(yè)與嚴謹,評選遵循“當代性”、“人文性”、“觀念性”、“創(chuàng)造性”四個標準,流程如下:
1、專業(yè)評審委員獲取帳號和密碼進入“民間的力量”活動官網后臺評審作品。
2、每一位評審委員獨立從300件初選作品中評選出近100件優(yōu)秀作品參展。
3、為了避免評選工作的中庸化趨向,本次評審特設“評委保薦”環(huán)節(jié),即每位評委可保薦1件作品直接參展,再從300件初選作品中投票選出近99件候選參展作品。
4、展覽組委會對每位評委最終遞交的近99件候選參展作品進行網上統(tǒng)計,以得票多少為序,確定入展作品,連同被保薦作品共計近100件作為“民間的力量”展征集單元參展作品。
展覽復評工作塵埃落定的同時,“民間的力量”最受公眾喜愛作品網絡投票活動也于5月25日11:59結束,“TOP20最受公眾喜愛作品最終排行榜”出爐。
“TOP20最受公眾喜愛作品最終排行榜”藝術家名單:(按照票數(shù)的由高到低排列)
陳鴻志 宮悅源 宋兮 黃坤熊 王旭東 鞠婷 宋兮,楊欣嘉 付帥 陳飛 王川 耶蘇 司建偉 康靖 歐陽蘇龍 張翔 蔣同 張鐵英 聶力 王焱 林智
活動共獲得2339144張網絡投票,其中獲得票數(shù)超過10萬張的作品數(shù)量有4件,占總量1.33%;獲得票數(shù)在5萬至10萬的作品數(shù)量有22件,占總量7.33%;獲得票數(shù)在1萬至5萬的作品數(shù)量有15件,占總量5%;獲得票數(shù)在5000至1萬的作品數(shù)量有27件,占總量9%;獲得票數(shù)在5000以下的作品數(shù)量有232件,占總量77.34%。
附 :“民間的力量”展覽專業(yè)評審委員會名單:
評審委員會主席團
學術顧問:范迪安、許江
主任:徐冰
副主任:朱青生、張晴
復評階段評委:董冰峰、方力鈞、高士明、劉小東、邱志杰、隋建國、張培力、張曉凌、張晴、(姓名按字母排序)
終評階段評委:高士明、徐冰、張曉凌、朱青生、張晴(姓名按字母排序)

田野考察 國道計劃:反排——月的另一面
附: 北京民生現(xiàn)代美術館開館展“民間的力量”參展藝術家名單
開館展“民間的力量”將展出186件作品,其中特邀單元將呈現(xiàn)中國當代藝術從開端到當下最具代表性、最活躍、最有創(chuàng)造力的76位藝術家的94組作品;征集競賽單元將展出83位藝術家最能體現(xiàn)當今中國社會的思想與情感、關切與擔當?shù)?8件藝術佳作;田野考察創(chuàng)作計劃單元將以別具一格的形式呈現(xiàn)四組有著豐富田野調查與創(chuàng)作經驗的年輕藝術家和學者在青海、貴州、西藏和安徽四地的工作成果。

特邀單元 陳曉云-夜
特邀單元參展藝術家名單(排名不分前后):
無名畫會(張偉、馬可魯)、星星畫會(王克平、黃銳、馬德升、李爽、嚴力)、四月影會、北方藝術群體(舒群、王廣義)、南方藝術家沙龍群體(王度、黃小鵬)、西南藝術群體(毛旭輝、張曉剛、葉永青、潘德海)、池社(張培力、耿建翌)、新刻度小組(王魯炎)、“大尾象”工作組(林一林、徐坦、陳劭雄)、馮國東、康萬華、王音、張大力、程叢林、趙剛、王功新、林天苗、鄭國谷、韓磊、王寧德、莊輝、楊福東、蔣志、宋冬、陳秋林、高士強、陳曉云、胡向前、馮夢波、何岸、劉韡、施慧、尹秀珍、無關小組、王邁、呂勝中、鄔建安、劉窗、楊詰蒼、王璜生、劉小東、張路江、劉傳宏、汪建偉、黃孫權、雎安奇、曹斐、歐寧、陳界仁、楊少斌、邱志杰、陳曉陽、沈遠、盧昊、閆冰、王郁洋、郝敬班、趙亮、周滔、葉甫納、陳文波、姬子、方力鈞、秦崎

征集單元 展廳
征集競賽單元參展藝術家名單(排名不分前后):
清水惠美、唐明偉、莫毅、易連、蔣華君、馬明、吳穹、高山、宮悅源、陳鴻志、張琳、秦晉、卞青、王浩臣、陳飛、張鐵英、黃坤熊、蔣同、馬延紅、于瀛、司建偉、耶蘇、白清文、劉鑫/洪瀟、圓夢公寓、康靖、歐陽蘇龍、宋兮、張翔、林智、付帥、劉光光、尹戈、銀坎保、丁世偉、畢振宇、伍權、王朝輝、張沐辰、牛文博、黃道明、蔡遠河、陳曉春、彭勇、景愛娟、王亨、高松、伍偉、彭暉、洪浩、鄧涵、范久鵬、蔡雅玲、秦觀偉、劉亞洲、席華、李颯、文豪、李槍、馬兵、智軍、朱佩鴻、吳大偉、孫傳彪、路彥、陳陳陳、張彬、高鵬、史國威、秦喜俠、李森、范順贊、劉濤、王旭東、吳博、高榮國、陳田秋濤、楊志強、余剛、周敏、顧磊、李舜、趙坤

田野考察 貨幣與邊疆【作為社會媒介的錢】系列調研創(chuàng)作
田野考察創(chuàng)作計劃(排名不分前后):
【貨幣與邊疆——“作為社會媒介的錢”系列調研創(chuàng)作】劉畑、蔣竹韻、袁可如、朱昶全、代若森
【更遠的鷹——雜多縣瓦里灘孤兒福利學校調研創(chuàng)作】劉成瑞、王基宇、嚴興功、張晉
【國道計劃:反排——月的另一面】劉瀟、應歆珣、賈宏宇、劉佳婧、孫大棠、惠干源、吳憾、繆文君
【小崗的小崗——安徽小崗村調研創(chuàng)作】項目負責人:呂勝中。帶隊教師:鄔建安、陳明強、汪東升。小組成員:肖寧、胡容源、施奇、許靜文、張帥、孔令輝、金宵、林景山、趙娟、葉炳林、陳迪、楊世業(yè)、黃毅、胡茂才、陶源、鄧林浩、賴海珍、李洪標
責任編輯:麥穗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