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品市場轉暖 蘇富比佳士得恢復保證金模式
據紐約時報報道:“Graham Bowley對蘇富比和佳士得拍賣行高價拍賣保證金收入進行深入研究。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后,藝術品拍賣市場遭中創(chuàng),兩家拍賣均放棄了拍賣行保證金模式。”Bowley在指出,蘇富比拍賣行在每季拍賣中保證金收入損失高達5200萬美元,而由于佳士得并未上市,因此,相關損失則無從計算。
但是,Bowley指出:“隨著拍賣市場轉好,蘇富比和佳士得正在重啟拍賣行保證金模式。也許這標志藝術品拍賣市場信心走強,也許這表明拍賣行的利潤很薄,必須要爭取這方面的收入”
Bowley還研究兩家拍賣行承擔風險底線以及市場透明度。盡管藝術品價格瘋漲,但是拍賣行大宗藝術品交易利潤非常低,這給兩家拍賣行帶來資金壓力,而這也或多或少的造成魯普雷希特以及史蒂芬·墨菲的離職。
在2008年放棄了保證金業(yè)務后,兩家拍賣行嚴重依賴三方保證金模式,即三方保證人提供擔保,保證以最低估價買下拍品,但如果拍品表現(xiàn)良好,則三方保證人則會與拍賣行共享部分拍賣收入。但是,當人們對藝術市場的信心走強以及利潤最大化的壓力下,兩家拍賣行都回復了拍賣行保證金模式。
關于藝術品市場透明度,人們批評拍賣行保證金模式有失公平,因為拍賣行會加大力度拍賣那些拍賣行提供保證金的藝術品。
責任編輯:麥穗兒
- ·上一篇文章:天價拍品背后的藝術價值才是王道
- ·下一篇文章:2015藝術微拍何去何從?
相關文章
- 315護航 | 中國藝術品市場管理進入新時期 博寶樹立行業(yè)誠信典范
- 中國文化產業(yè)智庫•專家研究:西沐——中國藝術品市場數(shù)據市場的發(fā)展態(tài)勢
- 西沐:藝術財富管理成為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熱點與前沿
- 中國藝術品市場份額全球第三
- 藝術品市場或已從高峰滑落 畢加索名畫跌價三成
- 文化部新規(guī)望治理藝術品市場三假 解決鑒定難問題
- 政協(xié)委員言恭達:建議建立藝術品市場仲裁機構
- 藝術品秋拍兩極分化加劇 天價難挽藝術品市場頹勢
- 珠寶拍賣火爆:藝術品市場的口紅效應
- 電商風生水起 APP激起藝術品市場新變化
- 中國藝術品市場偏冷趨勢明顯
- 2015《中國民間文物藝術品市場花皮書》作者年會在京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