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技輕利方藝術 種樹精神搞創(chuàng)作——著名畫家陳益淘作品欣賞

陳剛,字益淘,1963年出生于成都市。自幼開始習畫,擅長山水畫,兼習花鳥走禽,師從著名畫家岑學恭、劉嘯林、邵仲節(jié)、湯祖堃。2019年3月14日,著名書畫家霍春陽先生收來自四川畫家陳剛為徒,陳剛或成為霍春陽先生所收的唯一一位川籍畫家。其繪畫風格有岑學恭等風格,造型硬朗。氣勢雄渾,把蜀中大山大水的風光生動的展現(xiàn)在世人面前,F(xiàn)為四川大地畫院副院長、益舟畫院副院長、邵仲節(jié)牡丹研究會畫家、四川省國防詩書畫院常務理事。多次應邀參加國內(nèi)外大型畫展并獲獎,有部分作品被文博單位收藏。
陳剛自幼開始學習繪畫,至今研習國畫已有數(shù)十年,并且未來將會繼續(xù)獻身藝術,進一步專研國畫技藝。在國畫的學習中,陳剛十幾歲時就開始向三峽畫派創(chuàng)始人岑學恭先生學習山水畫創(chuàng)作,后又向劉嘯林學習畫虎。中學時代又遇見了邵仲節(jié)先生,隨后更是經(jīng)常利用課下時間到邵老辦公室看他畫畫,邊看邊學。學生時代的這些刻苦努力,為他以后的國畫創(chuàng)作打下了深厚基礎。在三十多歲時,遇見了湯祖堃先生,就又開始向他學畫牡丹,正是這種孜孜不倦的求索精神,才讓陳剛成為了一個能畫山水、花鳥、走獸的全才。

對于繪畫藝術,陳剛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在他看來,畫家是種樹的人,乘涼的是后人。他認為,畫家應該多創(chuàng)作一些優(yōu)秀作品,然后把這些作品推向社會,服務人民。他自己更是一直在努力踐行這種精神,凡是上門向他求畫的人,他從來都不拒絕。而他的作品更是贈與志同道合的人更多,而售賣的很少。在這一點上,他受岑老淡泊名利的影響很大,他一直努力向老藝術家看齊,學習他們不為經(jīng)濟作畫的良好風尚。他說:“現(xiàn)在的社會風氣是藝術家重利,不重技,藝術不應與經(jīng)濟掛鉤,藝術家應有種樹的精神。”
陳剛是一個為人低調、謙卑,尊師重道,懂得感恩的人。
在恩師岑學恭年邁的那些年中,陳剛經(jīng)常前去拜訪,幫著老師解決一些工作上的問題,在生活上更是百般照顧。岑老頭暈,他就立馬用天麻、鴿子給老師燉湯,補養(yǎng)身體。

另一位恩師邵仲節(jié)先生因為常住成都,陳剛更是經(jīng)常去邵老家中看望。雖然,邵老紀念已是94歲高齡,但他依然是精神矍鑠,思維敏捷,創(chuàng)作激情極高。興趣所致,師徒二人便經(jīng)常一起探討藝術,即興創(chuàng)作。
“畫家要有自己的風格,而我的畫目前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老師的影子太重。” 關于未來的藝術之路,陳剛告訴記者,他將潛心修煉技藝,努力提高畫技,逐漸探索出屬于自己的風格。(記者 劉昕)
畫家陳益淘 作品選登:




















責任編輯:麥穗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