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情逸趣品書法——記詩人書法家何朝陽

自作聯:楚韻書聲勤為本 家和興業(yè)誠作基

千字文選錄



筆墨成就快樂人生
寫純粹的書法,表明凈的心志,這是紙上的快樂
長沙北二環(huán)邊的楚家湖,背倚秀峰山,前臨撈刀河,水澤天恩,楚楚動人。何朝陽先生的楚家閣藝術館因湖得名,浸潤著無邊的山水秀色。
出生于上世紀70年代的何朝陽先生,自小在常寧一個叫“富貴”的地方長大,山間田野,總有詩意,用他的話說,“那個地方,人不富裕,但精神富貴。唐詩宋詞,人人都能拈來兩句,老百姓天生有浪漫思想”。加之父親是遠近有名的書畫老師,耳濡目染之下,對書法自有一種別樣情懷。
“對書法的理解,我認為,它就是一面反映生活,反映社會的鏡子。我們欣賞古人的經典作品,從他們的筆墨中感受那個年代的生活意趣,同時也思考,我們該留下點什么給后代,讓他們講,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我們以筆為載體,以書法當鏡子,向后人展現當代的社會風貌,讓他們看一看,在這個時代在發(fā)生什么,在推崇什么。當然,要想寫出值得后人世代稱頌的經典很難,但至少總有一批人在做,在摸索,在深思。”
何朝陽先生樂意將自己的作品送去參展,卻不喜好拿去參賽。因為在他看來,書法是無拘無束的藝術形式,可以百花齊放,沒有天下第一,就如同森林里的樹,大小高低合理存在,才構成了層次豐富的自然盛景,營造出了和諧優(yōu)美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30歲的人揮灑30歲的激情,70歲的人講述70歲的閱歷,最重要的,大家都能在書法中找到一種詮釋自己人生意義的快樂。”這便是何朝陽先生崇尚的“快樂書法”。
所謂“快樂書法”,何朝陽先生認為“快樂”之道有二:一是必須保持書法的獨立性,他認為,書法家首先一定要有自己正當的職業(yè)或者穩(wěn)定的經濟收入,如此,便不至于讓書法受生活所累,成為交換功利的商品;二是必須保證寫作者有一顆清明心,“習武先習德,書法先修心”,同樣武藝高強,有德之人能造福于人,無德之人卻成為惡者的幫兇;同樣書法超群,和善的人寫出的字也充滿陽光,心胸狹隘之人卻讓它散發(fā)負能量。
寫純粹的書法,表明凈的心志,將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最美好的精神品質用白紙黑字傳遞出來,讓聞著如沐春風,如飲甘露,這便是何朝陽先生紙上的“快樂”。
他的八字書法經
學習書法十余年,何朝陽先生總結出了一套自己的學習方法,概括起來僅八字:
興趣
在何朝陽先生眼里,寫字和談戀愛一樣,也講究第一印象。印象的來源很多,有像他一樣受環(huán)境熏陶的,有受人指點啟示的,有受先賢作品所影響的,但唯有學會對書法肯定、賞識的人,才愿意進一步了解書法、研究書法,從而珍視書法的價值,找到書法的樂趣,才有動力讓自己獲得進步,變得更好。
勤奮
所有成就,都離不開“勤”,尤其書法更無捷徑可言,寫書法的其實不過就是一個不停臨摹、練習的過程。最初照著字帖一筆一劃勾勒,這是實臨;對比字帖之形,會書法之意,這是意臨;合上字帖,離開原作憑自己的體會,尋找到自己的風格,這是更高境界的創(chuàng)臨。何朝陽說,他的老師——何滿宗先生一生研究書法,他喜歡某一個書法家的作品,便在一段時期、甚至幾年內將作品照著寫、一個字一個字放大了寫,每次寫都有不同的感受,在不斷的循環(huán)中,沉淀出最閃亮的思想精華。
用何朝陽先生自己的話說,前人的作品,經過了數千年時光的歷練依然能流傳下來,我們花10年、20年,哪怕一輩子去理解它,也是值了。
悟性
學書法的人每天都在臨摹,臨摹的對象大多一樣。然而同樣寫《蘭亭序》,有些人寫了幾遍就開始融入自己的理解,有些人卻寫了1000遍還是只會實臨,離了字帖便無從下筆。這就是悟性的差別。“悟”是思考,是跟隨作者的思緒體會下筆時的情感,《滿江紅》的豪情、《出師表》的赤膽、《自敘帖》的浪漫,有情感才有靈魂,才有打動人心的力量。
何朝陽先生鐘情行草,因為它最富靈動韻律,最不拘小節(jié),最適合釋放性情。不過,練習書法十余年,他得出的結論是,“書法不是寫得越像原作就越好,3分像古人,7成屬自己,便算理想狀態(tài)了。”
交流
十多年前,一次外出學習的機遇,何朝陽認識了浙江大學書法教授、浙江省青協(xié)主席汪永江先生,也許是志同道合的人激發(fā)的創(chuàng)造力。何朝陽突發(fā)奇想,意欲聯合各青年書法家協(xié)會,成立全國青年書法家協(xié)會聯盟。這一想法馬上得到了汪永江先生的大力支持,如今,全國青年書法家協(xié)會聯盟早已正式落地,聯盟集結了來自湖南、浙江、安徽、河南、山西、重慶、廣西等14個省份的青年書法家佼佼者,每年都會征集作品進行展出,目前已在杭州、長沙、重慶等地舉行過展覽。